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創作於1906年,儘管馬勒當時處於人生相對順遂的階段,卻寫下了這部充滿悲觀預言的作品,其核心意象 ——「命運之槌」—— 不僅是音樂結構的支點,更隱喻了生命不可逃避的挫折與掙扎。張藝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演繹,既忠於原作的悲劇底色,又透過細膩的聲部對話賦予作品現代性解讀,為觀眾提供了審視生命與藝術關係的獨特視角。
古斯塔夫·馬勒
Gustav Mahler(1860–1911)
A小調第六號交響曲“悲劇”
Symphony No. 6 in A minor “Tragic”
CD1
第一樂章,有力的快板,但不太快,激烈而堅定
l. Allegro energico, ma non troppo. Heftig, aber markig
第二樂章 諧謔曲,沉重的
ll. Scherzo. Wuchtig
CD2
第三樂章 有節制的行板
Ill. Andante moderato
第四樂章 終曲,有節制的快板 - 有力的快板
IV. Finale. Allegro moderato -Allegro energico